一堂生動的MBA課
"寫的好!什麼是客戶的需要,什是滿足客戶的需要,怎麼做才能找到你所需要的客戶,而且能夠以最低成本開銷讓他自覺自願掏錢,這就是經營的大學問。經濟學在哪里?在窮人那?,工商管理在哪里?在每一次掏錢中。看上去真正的學問不在教室?,不在培訓中,更不是教授的誇誇其談,而是在實踐中,在實踐過程中思索?。"
+++++++++++++++++++++++++++++++++++++
我要從徐家匯趕去機場,於是匆匆結束了一個會議,在美羅大廈前搜索計程車。一輛大眾發現了我,非常專業的、徑直的停在我的面前。這一停,於是有了後面的這個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象上了一堂生動的MBA案例課。為了忠實于這名計程車司機的原意,我憑記憶儘量重複他原來的話。
“去哪里……好的,機場。我在徐家匯就喜歡做美羅大廈的生意。這?我只做兩個地方。美羅大廈,均瑤大廈。你知道嗎?接到你之前,我在美羅大廈門口兜了兩圈,終於被我看到你了!從寫字樓?出來的,肯定去的不近~~~”
“哦?你很有方法嘛!”我附和了一下。
“做計程車司機,也要用科學的方法。” 他說。我一愣,頓時很有些興趣“什麼科學的方法?”
“要懂得統計。我做過精確的計算。我說給你聽啊。我每天開17個小時的車,每小時成本34.5元……”
“怎麼算出來的?” 我追問。
“你算啊,我每天要交380元,油費大概210元左右。一天17小時,平均每小時固定成本22元,交給公司,平均每小時12.5元油費。這是不是就是 34.5元?”,我有些驚訝。我打了10年的車,第一次聽到有計程車司機這麼計算成本。以前的司機都和我說,每公里成本0.3元,另外每天交多少錢之類的。
“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只能按時間算。你看,計價器有一個“檢查”功能。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詳細記錄。我做過資料分析,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分鐘。如果上來一個起步價,10元,大概要開10分鐘。也就是每一個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鐘的成本,就是9.8元。不賺錢啊!如果說做浦東、杭州、青浦的客人是吃飯,做10元的客人連吃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
強!這位師傅聽上去真不象計程車司機,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師。“那你怎麼辦呢?”我更感興趣了,繼續問。看來去機場的路上還能學到新東西。
“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地決定你要去的地方。” 我非常驚訝,這聽上去很有意思。“有人說做計程車司機是靠運氣吃飯的職業。我以為不是。你要站在客戶的位置上,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 這句話聽上去很專業,有點象很多商業管理培訓老師說的 “put yourself into others'shoes.”
“給你舉個例子,醫院門口,一個拿著藥的,一個拿著臉盆的,你帶哪一個。” 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你要帶那個拿臉盆的。一般人病小痛的到醫院看一看,拿點藥,不一定會去很遠的醫院。拿著臉盆打車的,那是出院的。住院哪有不死人的?今天二樓的誰死了,明天三樓又死了一個。從醫院出來的人通常會有一種重獲新生的感覺,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健康才最重要。那天這個說: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說他會打車到人民廣場,再去做青浦線嗎?絕對不會!”
我不由得開始佩服。
“再給你舉個例子。那天人民廣場,三個人在前面招手。一個年輕女子,拿著小包,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個是個?面穿絨襯衫的,外面羽絨服的男子,拿著筆記本包。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我毫不猶豫地停在這個男子面前。這個男的上車後說:延安高架、南北高架~~~ 還沒說後面就忍不住問,為什麼你毫不猶豫地開到我面前?前面還有兩個人,他們要是想上車,我也不好意思和他們搶。我回答說,中午的時候,還有十幾分鐘就1點了。那個女孩子是中午溜出來買東西的,估計公司很近;那對男女是遊客,沒拿什麼東西,不會去很遠;你是出去辦事的,拿著筆記本包,一看就是公務。而且這個時候出去,估計應該不會近。那個男的就說,你說對了,去寶山。”
“那些在超市門口,地鐵口打車,穿著睡衣的人可能去很遠嗎?可能去機場嗎?機場也不會讓她進啊。”
有道理!我越聽越有意思。
“很多司機都抱怨,生意不好做啊,油價又漲了啊,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我說,你永遠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你永遠不能提高。從自己身上找找看,問題出在哪里。” 這話聽起來好熟,好像是 “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你自己”,或者Steven Corvey的 “影響圈和關注圈” 的翻版。“ 有一次,在南丹路一個人攔車,去田林。後來又有一次,一個人在南丹路攔車,還是去田林。我就問了,怎麼你們從南丹路出來的人,很多都是去田林呢?人家說,在南丹路有一個公共汽車總站,我們都是坐公共汽車從浦東到這?,然後搭車去田林的。我恍然大悟。比如你看我們開過的這條路,沒有寫字樓,沒有酒店,什麼都沒有,只有公共汽車站,站在這?攔車的多半都是剛下公共汽車的,再選擇一條最短路經打車。在這?攔車的客戶通常不會高於15元。”
“所以我說,態度決定一切!” 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計程車司機這麼說。
“要用科學的方法,統計學來做生意。天天等在地鐵站口排隊,怎麼能賺到錢?每個月就賺500塊錢怎麼養活老婆孩子?這就是在謀殺啊!慢性謀殺你的全家。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學習知識可以把一個人變成聰明的人,一個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很聰明的人。一個很聰明的人學習知識,可以變成天才。”
“有一次一個人打車去火車站,問怎麼走。他說這麼這麼走。我說慢,上高架,再這麼這麼走。他說,這就繞遠了。我說,沒關係,你經常走你有經驗,你那麼走50塊,你按我的走法,等里程表50塊了,我就翻表。你只給50快就好了,多的算我的。按你說的那麼走要50分鐘,我帶你這麼走只要25分鐘。最後,按我的路走,多走
了4公里,快了25分鐘,我只收了50塊。乘客很高興,省了10元錢左右。這4公里對我來說就是1塊多錢的油錢。我相當於用1元多錢買了25分鐘。我剛才說了,我一小時的成本34.5塊,我多合算啊!”
“在大眾公司,一般一個司機3、4千,拿回家。做的好的大概5千左右。頂級的司機大概每月能有7000。全大眾2萬個司機,大概只有2-3個司機,萬里挑一,每月能拿到8000以上。我就是這2-3個人中間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大的波動。”
太強了!到此為止,我越來越佩服這個計程車司機。
“我常常說我是一個快樂的車夫。有人說,你是因為賺的錢多,所以當然快樂。我對他們說,你們正好錯了。是因為我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所以賺的錢多。”
說的多好啊!
“要懂得體味工作帶給你的美。堵在人民廣場的時候,很多司機抱怨,又堵車了!真是倒楣。千萬不要這樣,用心體會一下這個城市的美,外面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經過,非常現代的高樓大廈,雖然買不起,但是卻可以用欣賞的眼光去享受。開車去機場,看著兩邊的綠色,冬天是白色的,多美啊。再看看里程表,100 多了,就更
美了!每一樣工作都有她美麗的地方,我們要懂得從工作中體會這種美麗。”
“我10年前是強生公司的總教練。8年前在公司作過三個不同部門的部門經理。後來我不幹了,一個月就3、5千塊,沒意思。就主動來做司機。我願意做一個快樂的車夫。哈哈哈哈。”
到了機場,我給他留了一張名片,說:“你有沒有興趣這個星期五,到我辦公室,給微軟的員工講一講你怎麼開計程車的?你就當打著表,60公里一小時,你講多久,我就付你多少錢。給我電話。”
我迫不及待的在飛機上記錄下他這堂生動的MBA課。
Thursday, March 30, 2006
Wednesday, March 29, 2006
Saturday, March 18, 2006
Google真正的競爭力是什麼?
是搜索引擎? 是Gmail, Gmap, G-whatever? 當然,Google是靠搜索引擎起家的。它在這方面的品牌優勢是目前誰也比不了的。但這真的是Google的優勢麼?為什麼一個百度在中國就能比它更受歡 迎呢? 老實說, 做網站誰不會啊, 尤其是放個文本框, 敲進去什麼馬上就能再回來一頁,誰都會學。後台的技術也不見得有多深奧,所以百度能夠提供和 Google一樣的服務和速度。
那麼Google的競爭力到底在哪裡呢? Google在北美已經買了一個遍佈美國的光纖骨幹網, Google的視頻服務也正在測試之中,Google到底想幹什麼呢?Google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呢,它超越於一般網站的地方到底在何處?
一家之言,我覺得答案就是Cluster, Google自己的Cluster。Cluster可以翻譯成集群式計算機。它是由多個PC組成的分佈式的計 算機系統。這些PC的所有的內存構成了這個分佈式計算機的內存。所有的硬盤構成了找個分佈式計算機的存儲空間。把這些廉價PC機集合在一起, 讓它們有機 的工作, 在外面看來就像一台超級計算機Cluster的關鍵技術就是Cluster的軟件。而Google正是在Cluster的軟件技術方面無人能 及。
讓十台,二十台甚至一百台PC機協同工作已經不是什麼難的技術了,國內也有研究所在做這方面的工作。Cluster的軟件最關鍵的指標就是可擴展性 (Scalability), 五百台在一起能不能正常工作,一千台呢, 兩千台呢?這其中涉及到的如何利用分佈式的CPU, 內存和硬盤資源, 學問可 就大了。Google使用基於Linux的Cluster已經不是秘密了。外接對Google Cluster到底有多大一直有所猜測,但Goolge從 來不公佈它有關自己Cluster 的信息。Google的新聞發言人在被問及此事的時候,只是大概的說Google的Cluster大概有一萬個節點。也就是說由一萬台PC組成的分佈式計 算系統。這已經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了。 更重要的是, 超大規模計算機是非常昂貴的產品,而基於Linux的Cluster的出現是超級計算機的性價比大 大降低了。有了強有力的Cluster軟件,只需把能找到的PC往上堆就行了。
然而有人根據Google發佈的一些關於它系統的數字進行分析,發現Google 很有可能在隱瞞它的Cluster的真正大小。 真正的Google Cluster的大小,可能在十萬個節點左右,而且還在增加之中!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能夠讓這麼多節點協同工作,對Cluster軟件的要求非常的 高。這個系統就像一個超大規模的蟻穴一樣,所有的節點都在分工合作。這個系統是永遠也不會down機的,在任意一個給定的時刻,肯定會有一定數量的PC機 是損壞的,但它們能夠被及時的更換。你見到過Google的主頁有down機的時候麼, 速度慢的時候也很少, 這是全世界幾億使用者的共同經驗!
有了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計算機系統,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超大規模的存儲系統,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注意到Gmail 的空間一直在增加了麼?這證明了Goolge對於海量內存的管理能力在不斷增加(只不過是不斷往上摞PC罷了:))。 有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分佈式系統, 節點分佈在全國各地,這個系統對於互聯網內容的輸送能力就顯而易見了。那麼還缺什麼呢, 當然是一個可以覆蓋全國的IP骨幹網。這也就是為什麼 Google, 一個網站公司, 要買一個遍佈美國的光纖骨幹網的原因。
製造超過上萬節點的分佈式計算機系統,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掌握了這個技術, 一個是Google, 一個是Akamai, Akamai是做Content Delivery的, 也就是把網站的內容更快的送到用戶的手中,Akamai使用它的分佈式計算機系統來為網站發佈內容, AOL, CNN等都是它的客戶。Google正在全美高速興建它的數據中心,現在已經有了40到50個,未來會發展到上百個,而這些數據中心也是它超大規模分佈式 系統的一部分。
這個龐大的Cluster並沒有一個中央處理器,在地理位置上也是遍及全美各地Google的數據中心,每個節點都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一台廉價的PC 機,在安裝了cluster軟件後,立即融入到這個系統之中。掌握了建立以廉價PC為節點的超大規模Cluster 的構造技術,這才是Google 真正的競爭力。。。
是搜索引擎? 是Gmail, Gmap, G-whatever? 當然,Google是靠搜索引擎起家的。它在這方面的品牌優勢是目前誰也比不了的。但這真的是Google的優勢麼?為什麼一個百度在中國就能比它更受歡 迎呢? 老實說, 做網站誰不會啊, 尤其是放個文本框, 敲進去什麼馬上就能再回來一頁,誰都會學。後台的技術也不見得有多深奧,所以百度能夠提供和 Google一樣的服務和速度。
那麼Google的競爭力到底在哪裡呢? Google在北美已經買了一個遍佈美國的光纖骨幹網, Google的視頻服務也正在測試之中,Google到底想幹什麼呢?Google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呢,它超越於一般網站的地方到底在何處?
一家之言,我覺得答案就是Cluster, Google自己的Cluster。Cluster可以翻譯成集群式計算機。它是由多個PC組成的分佈式的計 算機系統。這些PC的所有的內存構成了這個分佈式計算機的內存。所有的硬盤構成了找個分佈式計算機的存儲空間。把這些廉價PC機集合在一起, 讓它們有機 的工作, 在外面看來就像一台超級計算機Cluster的關鍵技術就是Cluster的軟件。而Google正是在Cluster的軟件技術方面無人能 及。
讓十台,二十台甚至一百台PC機協同工作已經不是什麼難的技術了,國內也有研究所在做這方面的工作。Cluster的軟件最關鍵的指標就是可擴展性 (Scalability), 五百台在一起能不能正常工作,一千台呢, 兩千台呢?這其中涉及到的如何利用分佈式的CPU, 內存和硬盤資源, 學問可 就大了。Google使用基於Linux的Cluster已經不是秘密了。外接對Google Cluster到底有多大一直有所猜測,但Goolge從 來不公佈它有關自己Cluster 的信息。Google的新聞發言人在被問及此事的時候,只是大概的說Google的Cluster大概有一萬個節點。也就是說由一萬台PC組成的分佈式計 算系統。這已經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了。 更重要的是, 超大規模計算機是非常昂貴的產品,而基於Linux的Cluster的出現是超級計算機的性價比大 大降低了。有了強有力的Cluster軟件,只需把能找到的PC往上堆就行了。
然而有人根據Google發佈的一些關於它系統的數字進行分析,發現Google 很有可能在隱瞞它的Cluster的真正大小。 真正的Google Cluster的大小,可能在十萬個節點左右,而且還在增加之中!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能夠讓這麼多節點協同工作,對Cluster軟件的要求非常的 高。這個系統就像一個超大規模的蟻穴一樣,所有的節點都在分工合作。這個系統是永遠也不會down機的,在任意一個給定的時刻,肯定會有一定數量的PC機 是損壞的,但它們能夠被及時的更換。你見到過Google的主頁有down機的時候麼, 速度慢的時候也很少, 這是全世界幾億使用者的共同經驗!
有了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計算機系統,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超大規模的存儲系統,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注意到Gmail 的空間一直在增加了麼?這證明了Goolge對於海量內存的管理能力在不斷增加(只不過是不斷往上摞PC罷了:))。 有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分佈式系統, 節點分佈在全國各地,這個系統對於互聯網內容的輸送能力就顯而易見了。那麼還缺什麼呢, 當然是一個可以覆蓋全國的IP骨幹網。這也就是為什麼 Google, 一個網站公司, 要買一個遍佈美國的光纖骨幹網的原因。
製造超過上萬節點的分佈式計算機系統,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掌握了這個技術, 一個是Google, 一個是Akamai, Akamai是做Content Delivery的, 也就是把網站的內容更快的送到用戶的手中,Akamai使用它的分佈式計算機系統來為網站發佈內容, AOL, CNN等都是它的客戶。Google正在全美高速興建它的數據中心,現在已經有了40到50個,未來會發展到上百個,而這些數據中心也是它超大規模分佈式 系統的一部分。
這個龐大的Cluster並沒有一個中央處理器,在地理位置上也是遍及全美各地Google的數據中心,每個節點都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一台廉價的PC 機,在安裝了cluster軟件後,立即融入到這個系統之中。掌握了建立以廉價PC為節點的超大規模Cluster 的構造技術,這才是Google 真正的競爭力。。。
Monday, February 27, 2006
Friday, February 24, 2006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06
理智設計論挑戰進化論 -- 何天擇
一場科學革命,在美國知識界中,正如火如荼展開。十九世紀的達爾文進化論,遭崛起於廿一世紀的「理智設計論」(Intelligent Designtheory)挑戰。
一個半世紀前,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由唯物(或自然)主義出發,認為世界眾多,且大異其趣的生物(小魚、飛鳥、人、花草等),都是由原始的單細胞一代代改進而來。這種作用,叫做進化作用。唯物進化論說,萬物之存在,是出於盲目的機械作用,不是因為背後有甚麼理智設計和意圖。故此,一切生物的存在,都沒有意義,沒有目的。
聖經創造論則說,萬物是由一位大能大智的創造者,按著祂的旨意創造,故此一切生物的存在都有目的,有意義和價值。聖經說:「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示錄四11)
進化論的沒落
單從常識來看,進化論並不合理,也與近代科學的新發現無法協調。舉例說,近五十餘年來,分子生物學急速發展,顯示生物在分子層次的作用,是由許多蛋白質構成的「機器」運作。這些「機器」構造複雜,通常有數十種零件組合。假如缺了一個零件,「機器」便無法正常運作。同時,所有零件必須配搭合宜,同時運作,方可發生作用。
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生物功能是逐漸由一點一滴有利的構造累積而成,叫做漸進論(Gradualism)。依此觀點,一個零件已可運作,更多零件只是更多改良而已。這成為時下笑話。因為十九世紀還沒有分子生物學的知識;生物分子機器的運作是達爾文時代無法夢想得到的。事實上,達爾文同時代的科學家們,對細胞內部的構造與作用認識極淺,因為那時代不但顯微鏡粗劣,無法細察,更無電子顯微鏡為觀察工具。
另一個領域便是生命遺傳物質DNA的科學闡明。DNA化學分子中蘊涵著極多的資訊,好似一個圖書館。這些資訊由於四種核甘酸的排列不同而表現。四種核甘酸正似四個記號、字或密碼。它們的本身並不是資訊,所以即使將整個字典中的單字放在一起,也不會自動成為資訊。字或密碼經過意志的決定與編排,方產生意義而成為資訊。所以資訊是經過意志和理智的精神產物——不是物質盲目的必然變化,而是物質經過高一層次的設計組織而成。誰的意志?誰的理智?再者DNA的產生需要蛋白質分子的作用,蛋白質分子的產生也需要DNA的作用。兩者須同時出現,方能運作,不能先後「進化」。
自從一九七三年,天文物理學家卡特教授(Brandon Carter)發表其著名論文,闡述「創造的原則是為著人(能夠生存)」(Anthropic Principle)(註)成為熱門討論話題,認為宇宙的創造以人的生存為目標。理論物理學家韋氏(John Wheeler)說:「世界的設計與機制運作是以賦予生命為中心的。」羅氏(Hugh Ross)也說:「一切有關宇宙的物理也正是有關人類的,令生命產生與維持成為可能。」這些理論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宇宙的創造好似裁縫師按著我們身材的大小、粗細、高矮設計。由於人在極嚴格的物理條件下方能存活,濕度、氣壓、空氣與食物成分等等都得合宜。進化論的「盲目機遇」作用便與這些晚近的發現正面衝突。
此外,進化論又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矛盾。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在自然的作用下,組織漸趨鬆懈,秩序漸趨混亂,並不是進化論所言反方向進行的。
進化論與孟德爾遺傳學矛盾。孟德爾遺傳學告訴我們生物品種的恆常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會改變。進化論卻說,種瓜種得久會種出豆來,種豆種得久也會種出瓜來。這是臆測,沒有實驗證明。孟德爾的遺傳學是實驗的科學,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無法實驗求證的猜想。這些都是無法妥協的基本矛盾。
進化論無法接受挑戰
在唯物論大前提下,相信進化論,也必須相信以下各點:
- 一切物質皆自動存在,即無中生有。
- 無生命的死物,可以產生生命。
- 無計劃的機遇作用,可以產生複雜精密的生物器官。
- 混亂可以產生有意義的資訊。
- 無知覺的物質可以產生有知覺的生物。
- 理性可由無理性的物質發生。
如果有人真相信以上六點,那他的「理性」可真由無理性產生,不受事實的約束。委實,一個半世紀進化論的宣傳,並且寫在教科書中強迫青年學生接受,影響力仍屬有限,因為缺乏說服力,否則每一教堂都要關閉,聖經都無銷路。事實上信眾越來越多,聖經銷路越來越廣。當然也有一些青少年被欺騙成為無神論者。納粹黨的優勝劣敗與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皆取自進化論。但是,信仰進化論的德國納粹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迅速敗亡。又信仰進化論的蘇聯政權,造成數說不盡的苦難,斷送了數千萬人的生命,至終也免不了崩潰瓦解的命運。目前以進化論為教條的政權如古巴、北韓、越南等都是邪惡野蠻的暴政,操縱著不公平、不民主、落後的社會。執政者成為刀俎,人民成為魚肉。因為錯誤的信仰導入錯誤的人生觀,錯誤的人生觀引進扭曲的社會制度。
一個半世紀進化論的霸道行徑
科學的理論為求解釋事實。進化論既不能解釋眾多的事實,並且一直受明智人士的反對,為甚麼一個半世紀以來成為學術界主流的理論?達爾文一八五九年《種源論》出版之後,自有一班隨和的人,其中一個便是赫胥黎(Thomas H. Huxley,1825-1895),赫氏利用執掌倫敦教育局局長職位時的方便,將進化論作為生物學必修科目。當時的英國又是世界稱霸王國,科學先進之地,受各國效尤。進化論利用教育機構作為宣傳基地,教室成為洗腦場所,一般年輕識淺的學生,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也難明辨證據的真偽,又受學校成績壓力,只得俯首接受,任其灌輸。可嘆的是教師自己也照書傳授,不知自己在散佈謊言,以訛傳訛。舉個例說,德國達爾文的擁護者海氏(Ernst Haeckel,1834-1919)擅自竄改他人動物胚胎發育圖作為進化論的證據,被另一生物教授巴氏(Arnold Bass)控告。這偽造圖繼續被進化論宣傳家利用,直至一個多世紀之後才從教科書中刪除!可見進化論的宣傳家們沒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與追求真理的誠意。
理智設計論與聖經創造論並行
理智設計論與聖經創造論究竟有何不同?設計需要一位設計者,創造需要一位創造者,創造之前必有設計,設計之後必有創造方成事實。兩者都需要理智與意志的作用。聖經創造論除「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一句外,還有上帝六日創造工作的簡單敘述。故此,學校當局認為創造論是宗教(基督教)的教義,不得在科學課室中討論,予以排斥。理智設計論則與基督教沒有直接的掛鉤,聖經中找不到「理智設計」這四個字,即使接受理智設計論也不等於接受聖經創造論,人還可認為理智設計者非基督教之上帝。
不過理智設計論與聖經創造論有同一方向,認為宇宙萬物的存在都出乎創造主的心靈(Mind)作用,所以彼此是友善並行的。進化論則認為萬物的存在由於物質的本身,沒有「心」的作用(mindless),僅是機械的作用,與聖經創造論是相排斥的。
這一場科學革命,由理智設計論取代唯物盲目進化論,有如從前由「地球中心論」到「太陽中心論」的情況,將人的思想從錯誤導入正軌,是改良的、前進的、可慶的。這場革命不是自動產生的,是由不少明智之士艱苦奮鬥而推動的。因為進化論一個半世紀的洗腦工作,進化在某些沒有深究者的心中已是確定的事實了,並且產生一班以宣傳進化論為職業的既得利益者,進化論的沒落是他們不願見到的。
甚麼是科學
甚麼是科學?科學家們都會同意說,科學是精練的常識(refined common sense)。明顯的知識不需教導便可知道的叫作常識。常識是科學的基礎,沒有常識便沒有科學。常識告訴我們,一切供人居住的房屋不管怎樣簡陋,都有建造者。常識告訴我們,有眼睛為要觀看周遭事物,有耳朵為要聽聲音,有聲帶為要說話或唱歌,有嗅覺為要聞味。解剖學鼻祖Galen認為人體的每一構造都有目的。盲目進化論者因為否認萬物由創造主心靈作用而產生,因此否認萬物的存在(包括人自己)是有目的的,他們相信一切都由於機遇意外(無意)而來。筆者一次在圖書館中翻閱大學生物教科書,這進化論作者說,人的腸胃不是為消化食物而有,但遇有食物時便將之消化。他也可同樣說,眼睛不是為觀看而有,眼睛之能觀看因為剛巧有可見之物存在等等。並且認為人的存在也是沒有目的的,只是機遇意外的存在,何其荒唐!進化論的宣傳家已將常識從科學中精練出去,摧毀了科學的基礎。
自然科學又是現有環境的知識,可以觀察實驗的,不是萬年前自然環境的知識,更不是億年或十億百億年前自然環境的知識,那是局限於「時」「空」中渺小的人無法探究的。我們必須實事求是,知道人的限度。進化論將生物有限的作用無條件延伸至久遠的過去中,成了無法求證的偽科學(一切延伸必須在相同條件下方為有效)。
科學的進步,是要將過去的錯誤改正過來。若墨守錯誤不願放棄,便談不到科學的進步了。
推翻進化論的專制
一個半世紀以來,進化論者在科學教室中實行獨裁政策,扼殺言論自由,封殺異見,一方面對創造論大鞭撻伐,把之稱為宗教信仰,極力排斥;一方面把進化論當成萬物來源的史實般教導學子。一切科學理論本該都是「暫作此論」繼續不息受新發現的事實考驗,如經不起考驗便需淘汰,但是進化論者卻以無比的宗教熱情把進化論奉為教條,不容任何人在科學教室中持反對意見。
時至今日,科學昌明,進化論已破綻百出,有識之士群起聲討。美國二十個州的教育局目前正蘊釀立法,禁止進化論者把教育機構當作他們信仰的獨家專銷站。在大自然中,設計的事實到處可見,不論人體構造、晶體組織、蜂房結構等等。一切規律都由設計產生;若無設計便是一片混亂。一切設計都需理智,並且也可由人的理智認知。否認設計,無疑是否認常識。假如學生在教室中有機會聽到不同聲音,我想大多人都能作出明智抉擇。問題倒是進化論者自己心虛,知道理虧,必不能容納異議。
(註)The term " anthropic principle " was first proposed in 1973 by Brandon Carter . In his contribution Large Number “ Coincidences and the Anthropic Principle in Cosmology ” Carter remarks : " Although our situ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central , it is inevitably privileged to some extent " ( IAUS63 ( 1974 ) 291 )
一場科學革命,在美國知識界中,正如火如荼展開。十九世紀的達爾文進化論,遭崛起於廿一世紀的「理智設計論」(Intelligent Designtheory)挑戰。
一個半世紀前,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由唯物(或自然)主義出發,認為世界眾多,且大異其趣的生物(小魚、飛鳥、人、花草等),都是由原始的單細胞一代代改進而來。這種作用,叫做進化作用。唯物進化論說,萬物之存在,是出於盲目的機械作用,不是因為背後有甚麼理智設計和意圖。故此,一切生物的存在,都沒有意義,沒有目的。
聖經創造論則說,萬物是由一位大能大智的創造者,按著祂的旨意創造,故此一切生物的存在都有目的,有意義和價值。聖經說:「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示錄四11)
進化論的沒落
單從常識來看,進化論並不合理,也與近代科學的新發現無法協調。舉例說,近五十餘年來,分子生物學急速發展,顯示生物在分子層次的作用,是由許多蛋白質構成的「機器」運作。這些「機器」構造複雜,通常有數十種零件組合。假如缺了一個零件,「機器」便無法正常運作。同時,所有零件必須配搭合宜,同時運作,方可發生作用。
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生物功能是逐漸由一點一滴有利的構造累積而成,叫做漸進論(Gradualism)。依此觀點,一個零件已可運作,更多零件只是更多改良而已。這成為時下笑話。因為十九世紀還沒有分子生物學的知識;生物分子機器的運作是達爾文時代無法夢想得到的。事實上,達爾文同時代的科學家們,對細胞內部的構造與作用認識極淺,因為那時代不但顯微鏡粗劣,無法細察,更無電子顯微鏡為觀察工具。
另一個領域便是生命遺傳物質DNA的科學闡明。DNA化學分子中蘊涵著極多的資訊,好似一個圖書館。這些資訊由於四種核甘酸的排列不同而表現。四種核甘酸正似四個記號、字或密碼。它們的本身並不是資訊,所以即使將整個字典中的單字放在一起,也不會自動成為資訊。字或密碼經過意志的決定與編排,方產生意義而成為資訊。所以資訊是經過意志和理智的精神產物——不是物質盲目的必然變化,而是物質經過高一層次的設計組織而成。誰的意志?誰的理智?再者DNA的產生需要蛋白質分子的作用,蛋白質分子的產生也需要DNA的作用。兩者須同時出現,方能運作,不能先後「進化」。
自從一九七三年,天文物理學家卡特教授(Brandon Carter)發表其著名論文,闡述「創造的原則是為著人(能夠生存)」(Anthropic Principle)(註)成為熱門討論話題,認為宇宙的創造以人的生存為目標。理論物理學家韋氏(John Wheeler)說:「世界的設計與機制運作是以賦予生命為中心的。」羅氏(Hugh Ross)也說:「一切有關宇宙的物理也正是有關人類的,令生命產生與維持成為可能。」這些理論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宇宙的創造好似裁縫師按著我們身材的大小、粗細、高矮設計。由於人在極嚴格的物理條件下方能存活,濕度、氣壓、空氣與食物成分等等都得合宜。進化論的「盲目機遇」作用便與這些晚近的發現正面衝突。
此外,進化論又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矛盾。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在自然的作用下,組織漸趨鬆懈,秩序漸趨混亂,並不是進化論所言反方向進行的。
進化論與孟德爾遺傳學矛盾。孟德爾遺傳學告訴我們生物品種的恆常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會改變。進化論卻說,種瓜種得久會種出豆來,種豆種得久也會種出瓜來。這是臆測,沒有實驗證明。孟德爾的遺傳學是實驗的科學,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無法實驗求證的猜想。這些都是無法妥協的基本矛盾。
進化論無法接受挑戰
在唯物論大前提下,相信進化論,也必須相信以下各點:
- 一切物質皆自動存在,即無中生有。
- 無生命的死物,可以產生生命。
- 無計劃的機遇作用,可以產生複雜精密的生物器官。
- 混亂可以產生有意義的資訊。
- 無知覺的物質可以產生有知覺的生物。
- 理性可由無理性的物質發生。
如果有人真相信以上六點,那他的「理性」可真由無理性產生,不受事實的約束。委實,一個半世紀進化論的宣傳,並且寫在教科書中強迫青年學生接受,影響力仍屬有限,因為缺乏說服力,否則每一教堂都要關閉,聖經都無銷路。事實上信眾越來越多,聖經銷路越來越廣。當然也有一些青少年被欺騙成為無神論者。納粹黨的優勝劣敗與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皆取自進化論。但是,信仰進化論的德國納粹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迅速敗亡。又信仰進化論的蘇聯政權,造成數說不盡的苦難,斷送了數千萬人的生命,至終也免不了崩潰瓦解的命運。目前以進化論為教條的政權如古巴、北韓、越南等都是邪惡野蠻的暴政,操縱著不公平、不民主、落後的社會。執政者成為刀俎,人民成為魚肉。因為錯誤的信仰導入錯誤的人生觀,錯誤的人生觀引進扭曲的社會制度。
一個半世紀進化論的霸道行徑
科學的理論為求解釋事實。進化論既不能解釋眾多的事實,並且一直受明智人士的反對,為甚麼一個半世紀以來成為學術界主流的理論?達爾文一八五九年《種源論》出版之後,自有一班隨和的人,其中一個便是赫胥黎(Thomas H. Huxley,1825-1895),赫氏利用執掌倫敦教育局局長職位時的方便,將進化論作為生物學必修科目。當時的英國又是世界稱霸王國,科學先進之地,受各國效尤。進化論利用教育機構作為宣傳基地,教室成為洗腦場所,一般年輕識淺的學生,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也難明辨證據的真偽,又受學校成績壓力,只得俯首接受,任其灌輸。可嘆的是教師自己也照書傳授,不知自己在散佈謊言,以訛傳訛。舉個例說,德國達爾文的擁護者海氏(Ernst Haeckel,1834-1919)擅自竄改他人動物胚胎發育圖作為進化論的證據,被另一生物教授巴氏(Arnold Bass)控告。這偽造圖繼續被進化論宣傳家利用,直至一個多世紀之後才從教科書中刪除!可見進化論的宣傳家們沒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與追求真理的誠意。
理智設計論與聖經創造論並行
理智設計論與聖經創造論究竟有何不同?設計需要一位設計者,創造需要一位創造者,創造之前必有設計,設計之後必有創造方成事實。兩者都需要理智與意志的作用。聖經創造論除「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一句外,還有上帝六日創造工作的簡單敘述。故此,學校當局認為創造論是宗教(基督教)的教義,不得在科學課室中討論,予以排斥。理智設計論則與基督教沒有直接的掛鉤,聖經中找不到「理智設計」這四個字,即使接受理智設計論也不等於接受聖經創造論,人還可認為理智設計者非基督教之上帝。
不過理智設計論與聖經創造論有同一方向,認為宇宙萬物的存在都出乎創造主的心靈(Mind)作用,所以彼此是友善並行的。進化論則認為萬物的存在由於物質的本身,沒有「心」的作用(mindless),僅是機械的作用,與聖經創造論是相排斥的。
這一場科學革命,由理智設計論取代唯物盲目進化論,有如從前由「地球中心論」到「太陽中心論」的情況,將人的思想從錯誤導入正軌,是改良的、前進的、可慶的。這場革命不是自動產生的,是由不少明智之士艱苦奮鬥而推動的。因為進化論一個半世紀的洗腦工作,進化在某些沒有深究者的心中已是確定的事實了,並且產生一班以宣傳進化論為職業的既得利益者,進化論的沒落是他們不願見到的。
甚麼是科學
甚麼是科學?科學家們都會同意說,科學是精練的常識(refined common sense)。明顯的知識不需教導便可知道的叫作常識。常識是科學的基礎,沒有常識便沒有科學。常識告訴我們,一切供人居住的房屋不管怎樣簡陋,都有建造者。常識告訴我們,有眼睛為要觀看周遭事物,有耳朵為要聽聲音,有聲帶為要說話或唱歌,有嗅覺為要聞味。解剖學鼻祖Galen認為人體的每一構造都有目的。盲目進化論者因為否認萬物由創造主心靈作用而產生,因此否認萬物的存在(包括人自己)是有目的的,他們相信一切都由於機遇意外(無意)而來。筆者一次在圖書館中翻閱大學生物教科書,這進化論作者說,人的腸胃不是為消化食物而有,但遇有食物時便將之消化。他也可同樣說,眼睛不是為觀看而有,眼睛之能觀看因為剛巧有可見之物存在等等。並且認為人的存在也是沒有目的的,只是機遇意外的存在,何其荒唐!進化論的宣傳家已將常識從科學中精練出去,摧毀了科學的基礎。
自然科學又是現有環境的知識,可以觀察實驗的,不是萬年前自然環境的知識,更不是億年或十億百億年前自然環境的知識,那是局限於「時」「空」中渺小的人無法探究的。我們必須實事求是,知道人的限度。進化論將生物有限的作用無條件延伸至久遠的過去中,成了無法求證的偽科學(一切延伸必須在相同條件下方為有效)。
科學的進步,是要將過去的錯誤改正過來。若墨守錯誤不願放棄,便談不到科學的進步了。
推翻進化論的專制
一個半世紀以來,進化論者在科學教室中實行獨裁政策,扼殺言論自由,封殺異見,一方面對創造論大鞭撻伐,把之稱為宗教信仰,極力排斥;一方面把進化論當成萬物來源的史實般教導學子。一切科學理論本該都是「暫作此論」繼續不息受新發現的事實考驗,如經不起考驗便需淘汰,但是進化論者卻以無比的宗教熱情把進化論奉為教條,不容任何人在科學教室中持反對意見。
時至今日,科學昌明,進化論已破綻百出,有識之士群起聲討。美國二十個州的教育局目前正蘊釀立法,禁止進化論者把教育機構當作他們信仰的獨家專銷站。在大自然中,設計的事實到處可見,不論人體構造、晶體組織、蜂房結構等等。一切規律都由設計產生;若無設計便是一片混亂。一切設計都需理智,並且也可由人的理智認知。否認設計,無疑是否認常識。假如學生在教室中有機會聽到不同聲音,我想大多人都能作出明智抉擇。問題倒是進化論者自己心虛,知道理虧,必不能容納異議。
(註)The term " anthropic principle " was first proposed in 1973 by Brandon Carter . In his contribution Large Number “ Coincidences and the Anthropic Principle in Cosmology ” Carter remarks : " Although our situ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central , it is inevitably privileged to some extent " ( IAUS63 ( 1974 ) 291 )
Yahoo! User Interface Library - a set of utilities and controls, written in JavaScript, for building richly interactive web applications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DOM scripting, HTML and AJAX.
Yahoo! Design Pattern Library
Yahoo! Design Pattern Library
Tuesday, February 14, 2006
Saturday, February 04, 2006
Camtasia Studio 3.1 was designed to make it easier than ever to create professional-quality Flash presentations and training videos and share them online.
The newest enhancements include:
Flash 8 support with direct publishing to FLV
QuickTime 7 and H.264 support
Section 508-compliant captioning
Interactive quizzing and feedback
Side-by-side presentation of Webcam and screen video
Third-party video hosting
官網: http://www.techsmith.com/camtasia.asp
官方下載: http://download.techsmith.com/camtasiastudio/enu/camtasiaf.exe
非官方下載: http://dl96590.pchome.net/multimedia/videocap/camtasiaf310.exe
註冊碼:
Name: crsky
Code: 46019CACCBACC27E124A64666
Name: crsky
Code: 0CE99CACCBACC57FEE9AE3666
The newest enhancements include:
Flash 8 support with direct publishing to FLV
QuickTime 7 and H.264 support
Section 508-compliant captioning
Interactive quizzing and feedback
Side-by-side presentation of Webcam and screen video
Third-party video hosting
官網: http://www.techsmith.com/camtasia.asp
官方下載: http://download.techsmith.com/camtasiastudio/enu/camtasiaf.exe
非官方下載: http://dl96590.pchome.net/multimedia/videocap/camtasiaf310.exe
註冊碼:
Name: crsky
Code: 46019CACCBACC27E124A64666
Name: crsky
Code: 0CE99CACCBACC57FEE9AE3666
Monday, January 30, 2006
人體的極限
科學實驗證實,透過鍛煉,挖掘人體的潛力,人類可以克服許多遺傳性的弱點,挑戰生理極限。
一.心跳停止極限:大約4小時
解疑:曾有這樣一個實例:1987 年有一位名叫揚·埃伊爾·雷夫斯塔爾的挪威漁民在卑爾根附近水域不幸落入冰水中。當他被送進醫院時,體溫已降到24℃,心跳也已停止。但是當給他接上人工心肺機後,他的心臟奇跡般地又恢復了跳動。
提示:醫學理論認為,一般情況下,心跳停止4分鐘後,人體可能由於腦部無法得到血液、氧氣而死亡。
二.心跳極限:1分鐘220次
解疑:這是指心臟運動極限,即人體最大心率的計算公式。因此,也是迄今為止,科學發現的心臟能夠工作最大極限的心跳次數。超過這個數值,心臟就不能繼續完成正常的搏血功能。科學研究發現,即使參加體育鍛煉,在檢測和評估鍛煉效果時,都不可能超越這個極限。
提示:極限運動和面對應急事件一樣,如果人經常處於緊急戰鬥狀態,此過程一結束,身體就會感到特別虛弱。長此以往會使生命透支。
三.環境溫度極限:大約116℃
解疑:這是人體置身其間尚能呼吸的溫度。
科學家曾對人體在乾燥的空氣環境中所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做過實驗:人體在71℃環境中,能堅持整整1個小時;在82℃時,能堅持49分鐘;在93℃時,能堅持33分鐘;在104℃時,則僅僅能堅持26分鐘。但是,據有關文獻記載,人體能忍受的極限溫度似乎還要高一些。
提示:有關實驗發現,由於無法透過排汗蒸發散熱,人在水中的耐高溫能力明顯低於乾燥空氣中耐熱的能力。
四.最低體溫極限:大約14.2℃
解疑:這是經過檢測認定的結果。在1994 年,一個名叫卡?·科索洛夫斯基的2歲的加拿大女孩被鎖在門外6小時之久,據說,當時戶外氣溫是-22℃。最後小女孩除了一條左腿因凍傷不得不截去外,幸運地保全了生命。
提示:正常人的腋窩溫度下限通常為36.5℃,也有人是低於36℃的,但是極為少見。
五.最高體溫極限:大約46.5℃
解疑:這也是個有實例證明的結果。在1980 年,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氣溫為32.2℃,52歲的威利·瓊斯因中暑住進了亞特蘭大的格拉迪紀念醫院,當時他的體溫達到的最高記錄為46.5℃,經過24天後才完全退熱。
提示:正常人腋窩溫度的上限通常為37.4℃。如果發熱,最高不過達到42℃。
六.人腦記憶體資訊極限:大約1020
解疑:經估算:人的腦部儲存量在1020之多,而留在記憶中的卻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是不是能夠透過訓練和開發增加,目前還不得而知。
提示:試想一下,如果可以全部利用人腦這些潛力,我們將能夠完成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說,人腦的潛力是非常大的。
七.腎臟殘存極限:大約30%
解疑:腎臟的功能單位為腎單位,雙側腎臟大約有200 萬個腎單位,從而使腎臟具有較大的代償功能。當各種致病因素導致腎單位喪失達到60%?70%左右時,剩餘健全的腎單位仍可滿足機體的生理功能需要。
提示:當殘存腎單位進一步減少低於30%時,就將出現腎功能不全。當低於10%?15%時,尿毒症的症狀就會出現。
八.分辨氣味極限:大約3000種
解疑:一般人可以分辨出十幾種不同的氣味,而經過訓練的聞香師在畢業時,就已經能分辨並記憶400 多種氣味,以後在不斷的實際操作中,還會進一步增強這種能力,至少要能熟悉2000 種氣味,出色者大約可以記住3000 種氣味。
提示:多進行嗅覺訓練,人的氣味分辨能力是可以有所提高的。
科學實驗證實,透過鍛煉,挖掘人體的潛力,人類可以克服許多遺傳性的弱點,挑戰生理極限。
一.心跳停止極限:大約4小時
解疑:曾有這樣一個實例:1987 年有一位名叫揚·埃伊爾·雷夫斯塔爾的挪威漁民在卑爾根附近水域不幸落入冰水中。當他被送進醫院時,體溫已降到24℃,心跳也已停止。但是當給他接上人工心肺機後,他的心臟奇跡般地又恢復了跳動。
提示:醫學理論認為,一般情況下,心跳停止4分鐘後,人體可能由於腦部無法得到血液、氧氣而死亡。
二.心跳極限:1分鐘220次
解疑:這是指心臟運動極限,即人體最大心率的計算公式。因此,也是迄今為止,科學發現的心臟能夠工作最大極限的心跳次數。超過這個數值,心臟就不能繼續完成正常的搏血功能。科學研究發現,即使參加體育鍛煉,在檢測和評估鍛煉效果時,都不可能超越這個極限。
提示:極限運動和面對應急事件一樣,如果人經常處於緊急戰鬥狀態,此過程一結束,身體就會感到特別虛弱。長此以往會使生命透支。
三.環境溫度極限:大約116℃
解疑:這是人體置身其間尚能呼吸的溫度。
科學家曾對人體在乾燥的空氣環境中所能忍受的最高溫度做過實驗:人體在71℃環境中,能堅持整整1個小時;在82℃時,能堅持49分鐘;在93℃時,能堅持33分鐘;在104℃時,則僅僅能堅持26分鐘。但是,據有關文獻記載,人體能忍受的極限溫度似乎還要高一些。
提示:有關實驗發現,由於無法透過排汗蒸發散熱,人在水中的耐高溫能力明顯低於乾燥空氣中耐熱的能力。
四.最低體溫極限:大約14.2℃
解疑:這是經過檢測認定的結果。在1994 年,一個名叫卡?·科索洛夫斯基的2歲的加拿大女孩被鎖在門外6小時之久,據說,當時戶外氣溫是-22℃。最後小女孩除了一條左腿因凍傷不得不截去外,幸運地保全了生命。
提示:正常人的腋窩溫度下限通常為36.5℃,也有人是低於36℃的,但是極為少見。
五.最高體溫極限:大約46.5℃
解疑:這也是個有實例證明的結果。在1980 年,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氣溫為32.2℃,52歲的威利·瓊斯因中暑住進了亞特蘭大的格拉迪紀念醫院,當時他的體溫達到的最高記錄為46.5℃,經過24天後才完全退熱。
提示:正常人腋窩溫度的上限通常為37.4℃。如果發熱,最高不過達到42℃。
六.人腦記憶體資訊極限:大約1020
解疑:經估算:人的腦部儲存量在1020之多,而留在記憶中的卻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是不是能夠透過訓練和開發增加,目前還不得而知。
提示:試想一下,如果可以全部利用人腦這些潛力,我們將能夠完成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說,人腦的潛力是非常大的。
七.腎臟殘存極限:大約30%
解疑:腎臟的功能單位為腎單位,雙側腎臟大約有200 萬個腎單位,從而使腎臟具有較大的代償功能。當各種致病因素導致腎單位喪失達到60%?70%左右時,剩餘健全的腎單位仍可滿足機體的生理功能需要。
提示:當殘存腎單位進一步減少低於30%時,就將出現腎功能不全。當低於10%?15%時,尿毒症的症狀就會出現。
八.分辨氣味極限:大約3000種
解疑:一般人可以分辨出十幾種不同的氣味,而經過訓練的聞香師在畢業時,就已經能分辨並記憶400 多種氣味,以後在不斷的實際操作中,還會進一步增強這種能力,至少要能熟悉2000 種氣味,出色者大約可以記住3000 種氣味。
提示:多進行嗅覺訓練,人的氣味分辨能力是可以有所提高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